CEO·首席研究员曹甲清·责编唐卫平·编辑杜海·百进·编务安安·校对然然
■◆◆“刚上牌的比亚迪海鸥2025款★■■◆◆◆,行驶0.01万公里,标价仅6万元——全新车二手价!”类似的广告在二手车平台上屡见不鲜。
面对这一乱象,监管层会是什么看法呢?有消息人士称,5月26日★★◆★◆,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发函,邀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★◆★■、比亚迪和东风汽车在内的汽车制造商、以及瓜子等二手平台于5月27日15:00开会,讨论“零公里二手车”问题,以促进二手车流通高质量发展。
“我们在海外做的也非常不规矩,十五万的车,半年后就卖十万◆◆◆★◆■,我一个消费者刚买了十五万的车,半年后就亏五万,你想我们中国品牌在海外怎么发展呢?”
还有一部分是厂家和经销商因市场预测失误或产能过剩等原因,导致积压大量库存车◆◆★。为了缓解库存压力★◆★★、回笼资金,一些经销商会将这些库存时间较长的新车注册为二手车,以★◆◆“零公里二手车”的名义出售。
当■◆■★“零公里”成为遮羞布★◆■★,监管的及时介入不仅是对市场公平的捍卫,更是对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的关键举措★★■◆■■。唯有斩断灰色利益链,才能让二手车市场也真正成为拉动内需■★、促进循环的健康引擎。【《正经社》出品】
所谓“零公里二手车”,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已经上牌上险★★◆,实际上却并没有落地行驶里程(简单说跟新车是一样的);不同的是,这车如果再次交易,从性质上来讲已经成为二手车了◆■◆◆◆★。
更夸张的是,某新势力品牌试装车从生产线下线到出现在瓜子二手车直播间■■,仅用了48小时,标价也仅为新车的75%。
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■◆,此类“二手车”正以惊人规模冲击市场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★◆◆★,2024年全国二手车市场中,“登记日期≤3个月、里程数≤50公里”的车辆占比已达12.7%,较2020年增长7.2个百分点。
正经社分析师认为,大规模出现的★★★“零公里二手车”现象,本质上反映了过度内卷市场背后的畸形竞争。在这种竞争环境下,一些厂商和经销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★◆★◆,不惜牺牲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,显然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这种套路玩法◆★★◆,本质上是车企用来粉饰销量和变相降价的工具。厂家既要保价格体系,又要抢市场份额,怎么办呢?“零公里二手车”就成为了最好的遮羞布★◆:明面上官方指导价格坚挺,暗地里却联合瓜子、闲鱼等二手商渠道疯狂跑量,以此来维持表面虚假的繁荣。
近期■■■,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◆★★■◆★,除了宣称★★◆■■◆“汽车产业已出现类似恒大的问题★★,只不过没爆而已”以外,还揭露了行业的◆★■◆“零公里二手车”乱象,称有些车企为了冲刺销量,将车辆大量处理给第三方,上牌注册后即可算作销量★◆◆■◆■,但实际上还是新车■■,却流入了二手车市场。
当价格战成为车圈常态,魏建军的质疑显得尤为尖锐★◆◆■。他犀利指出,部分产品从20多万元降至10万元的背后,必然伴随着偷工减料和安全性能缩水。